別樣幼教故事|“齊魯幼師之星”王娟娟:“長大后我就成了你”
添加時間:2024-1-29 瀏覽次數(shù):
編者按:學前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端。在學前教育舞臺上,活躍著一批有理想、有情操、有學識、有愛心的幼兒園老師。即日起,齊魯晚報·齊魯壹點聯(lián)合山東省學前教育中心重磅推出“別樣幼教故事”系列報道,尋訪“齊魯幼師之星”,講述那些閃光的幼教故事。
王娟娟,來自東營市廣饒縣實驗幼兒園,于2021年斬獲第一屆“齊魯幼師之星”季軍。1999年畢業(yè)于東營師范學校幼師專業(yè)的她,已經(jīng)在幼兒教育這個園地辛勤耕耘了24個春秋。在這24年的幼教生涯中,孩子就是她的整個世界,她把全部的熱愛都獻給了這個世界。24年來,她以愛為犁,默默耕耘,逐漸成長為學校的業(yè)務骨干、幼教領域的學科帶頭人、幼兒最喜愛和家長最放心的老師。
參賽,讓我又遇見了“她”
從32強到16強,再從16強進入前10強,又從前10進入前7,7進5,再到最后的總決賽,在一次次的挑戰(zhàn)中,從懼怕比賽到迎接比賽再到享受比賽,短短20多天,王娟娟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長,每一場的比賽都是一次蛻變,讓王娟娟在比賽中收獲了很多。
然而,回想起參賽,讓王娟娟至今興奮不已的是比賽的“故事演繹”環(huán)節(jié),機緣巧合的一段緣分迄今讓她熱淚盈眶。
參賽前的一個晚上,園長派了一位新入園的年輕教師前來支援,這讓獨自面對比賽的王娟娟倍感溫暖,就在苦于尋找展示素材時,前來支援的年輕教師琳琳突然向王娟娟吐露:“王老師,我看您太忙就沒打擾您的思緒,但是您還記得我嗎?”一句話讓王娟娟定睛一看,原來剛?cè)雸@的琳琳竟然是自己曾經(jīng)的學生。
思緒瞬間拉回王娟娟剛開始任教的1999年,那個時候王娟娟剛參加工作,剛剛從學生身份轉(zhuǎn)成老師,感覺特別新鮮,一片孩子心性,和孩子嬉戲打鬧渾然天成,其中有一個不愛說話的小女孩引起了王娟娟的注意,孩子不愛說話,王娟娟做了很多引導依然不是很有效果,突然有一天,孩子真正接納了她,緣于一次下大雪,放學后所有的孩子都陸續(xù)被接回家了,只剩小女孩,那個時候不像現(xiàn)在通訊這么發(fā)達,聯(lián)系不上家長,孩子很冷又很餓,于是王娟娟就把孩子領回自己的家,給她做好吃的,到了晚上十點鐘,女孩的爸爸媽媽幾經(jīng)輾轉(zhuǎn)才聯(lián)系上王娟娟,家長很不好意思的說因為沒溝通好忘記接孩子,因為當時還在下大雪,孩子也很困了,于是王娟娟表示如果不介意就讓孩子留宿一晚,于是就有了倆人的一夜緣分。到現(xiàn)在王娟娟都還記得,躺在被窩里給孩子講故事,孩子默默的聽著入睡,而自己卻激動的一夜無眠,后來才知道那種感覺就是母愛,有了這“一夜的緣分”,讓王娟娟和小女孩的關系突飛猛進,慢慢的小女孩也愿意敞開心扉了,性格越來越開朗。王娟娟用了三年,陪伴孩子長大,陪伴她長成勇敢又自信的樣子。這就是琳琳老師,前來支援的年輕教師,倆人將真實發(fā)生的故事展示在了比賽的“故事演繹”環(huán)節(jié),一段奇妙的緣分演繹了一段特別的故事,一段特別的故事訴說了什么是“愛出者愛返”。
“小的時候一直唱的一首歌叫‘長大后我就成了你’,沒想到這首歌唱著唱著真的就成了現(xiàn)實,我所帶班級里的孩子有很多已經(jīng)成家立業(yè),除了故事里的小女孩,有好多孩子竟也重回到幼兒園,與我成為同事,以另一種身份站在了我的身邊,接過接力棒也成了一名名幼兒老師,共同來完成“啟蒙幼兒”和“反哺家鄉(xiāng)”的使命,薪火相傳,生生不息。”在王娟娟看來,教育就是一場愛與被愛的修行,教師愛著每一個孩子,而孩子們也愛著老師,選擇了孩子們的世界,是她一輩子最幸福的事。
愛就像開關,“打開”才能接收到信號
“作為一名幼兒教師,愛孩子是必備的技能,專業(yè)再好,能力再強,如果走不進孩子的內(nèi)心,教育就是失敗的!蓖蹙昃晏寡裕澳銓⒆觽兊膼鬯麄兪悄芨惺艿降,孩子們對你敞開內(nèi)心,放開心扉,這個時候,你再進行一些知識傳授或者探究活動,孩子們的潛力才能激發(fā)出來,愛就像開關一樣,打開,才能接收到信號。所以,你首先要愛孩子,再掌握必備的技能和專業(yè),這兩方面都是缺一不可的!
在王娟娟看來,愛是第一位的。愛就要以幼兒為中心,尊重和關愛幼兒。
說起教學方法和心得,關鍵就是愛心、細心、耐心,這樣說這感覺很容易,但是如果日復一日、年復一年能堅持下來確是不容易的。你如果,出發(fā)點都是以孩子為主,真的能靜下心來觀察孩子、了解孩子,真的走進了孩子的內(nèi)心世界,和孩子們做朋友,那么你的教學活動就一定是成功的。以愛為出發(fā)點,王娟娟形成了一套“以幼兒為中心”的教學思路。以幼兒為中心需要建立一個以幼兒為中心的“兒童世界”,以便他們能夠獨立地“做自己”。就像老師在與孩子交談時,就會主動蹲下來,用眼睛水平看著孩子,并使用適當?shù)恼Z言和語氣與孩子溝通。王娟娟談到,在游戲中同樣“以幼兒為本”,首先游戲設計要符合幼兒的發(fā)展規(guī)律和特征,提供的游戲材料和活動目標要符合幼兒的發(fā)展階段能力。在游戲的執(zhí)行中,幼兒是活動的主體,老師是觀察者、陪伴者和引導者。讓孩子在游戲中自由探索,從而產(chǎn)生社會交往等!耙杂變簽楸尽,作為老師要看到幼兒的個體差異,尊重他們發(fā)展水平的不同,給予對應的引導。
在王娟娟看來,要根據(jù)孩子的興趣愛好,激發(fā)學習主動性。孩子的興趣愛好是成長需求的一種表現(xiàn),影響并制約著他們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!拔覀兘處煈龊⒆觽儗W習和生活中的有心人,捕捉他們的興趣愛好作為活動內(nèi)容,激發(fā)孩子們參與活動的興趣。當有了興趣以后加以指導,突出咱們教師的主體地位。孩子的認知水平較低,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。這就需要根據(jù)孩子自身的特點,給予適當?shù)闹笇,引導幼兒朝著全面發(fā)展的目標航線前進!
從教24年來,王娟娟積攢了大量的教學經(jīng)驗,很多經(jīng)驗和技巧得心應手,不勝枚舉,這都源自王娟娟對孩子們的認真觀察和總結(jié),源自她眼里對孩子們流露出的最自然的愛。
教育是一場愛與被愛的修行
對王娟娟而言,孩子和老師是互相成就的,愛是相互的,教育是相互的,成長更是相互的,教育就是一場愛與被愛的修行。
回憶起剛參加工作時,王娟娟曾單純地認為:只要發(fā)自內(nèi)心對孩子好,那便是有“愛心”,但漸漸地隨著年齡的增長,閱歷的豐富,王娟娟突然覺得:要真正愛上那么多與自己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孩子,談何容易,而目還要愛的公平、愛的得法。直到有一天,自己也做了母親,而今對于愛的理解,王娟娟認為其背后的推動力,是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的責任。王娟娟經(jīng)常用“如果我是孩子,如果是我的孩子”這樣的心理暗示,激勵著自己用愛心做教育。每當看到孩子們那一張張滿載喜悅的臉龐,一雙雙稚嫩的小手爭搶著和老師擁抱、拉手,或是在老師臉上留下輕輕一吻的時候,那種作為教師的職業(yè)幸福感油然而生。剎那間讓王娟娟真正領悟到教育的真諦原來是愛就是付出,愛就是信任。
“從教路上,我愿做一束微光,也許微弱,也許渺小,但只要我的孩子能夠幸?鞓罚找麄,能夠成長的越來越好,這就是我最幸福的事情,希望20年之后或者是等到我的頭發(fā)花白之時,我教過的孩子們能夠在路邊將我一眼認出,他會說,看,這是我的幼兒園老師,我最喜歡他了。這,就足夠了!辈稍L最后,王娟娟眼角露出了深深的幸福與甜蜜。
- 上一篇:第七批陜西省學前教育試點示范基地評審結(jié)果出爐 2024/1/29
- 下一篇:兩岸一家親,童心迎新春——歷下區(qū)育德幼兒園甲辰龍年為臺胞送新 2024/1/29